首页 爱丽丝书屋 NTR 克里姆林宫:铁幕1985、Kremlin、 The Iron Curtain 1985

第29章 第二十四章「苏维埃篇」苏维埃政府

  [uploadedimage:5109240]

   # 机器再便宜,我也不会去购买。

   因为农奴是免费的!——1861年《俄国地主调查提案》​

  

   历史逻辑已经无数告诉人们国与国之间是不同的,但依然有人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也适用于其他国家…

   第一次冷战结束三十年后人们依然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改革成功了,而苏联失败了。首先,我们要了解苏联的问题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建立一开始就不是正常或者说普遍的国家,这些原因导致了苏联崩溃的远因。

   苏联从建立一开始就有几个理论与实践冲突,这些冲突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即使前苏联加盟国的共产主义政党奇迹般的夺权原地重建苏联也会再度解体。

   首先是世界革命与国家主义的矛盾,苏联成立时并不单单是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组成,该帝国是一个由俄罗斯、东欧和亚洲共和国组成的多民族联邦,拥有共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因此,许多共和国认为帝国的利益不一定与共和国本身的利益一致。

   同样,一方面苏共出于自身的意识形态乐于追求世界革命,但一方面它又以自身利益为主。这导致了它在冷战中分裂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联比美国更像是一个“仁慈的帝国”。

   最后,是中央集权政府和地方主义权力之间的冲突。在俄罗斯,革命是由农民推动的,他们想把自己从富裕贵族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它的大多数人都是农民。农民们觉得他们的利益没有得到强大的土地阶级的代表。

   在旧俄罗斯帝国被推翻后,布尔什维克在建立苏联时不得不让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来加入苏联。最明显的是,俄罗斯苏维埃与乌克兰苏维埃的差异;我们之间已经说过布尔什维克高层在新经济政策后开始了乌克兰化,因为广阔的北俄罗斯地区是亚寒带地区,这些土地上的人们在过去的千年已经发展出了合理的经济基础集体村社,而乌克兰与南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处于温带,尤其是乌克兰的黑土地耕地让它形成了个体经济的农业。在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后布尔什维克控制了乌克兰,瓦解了马赫诺黑军但也让大量乌克兰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与大量俄罗斯人的退党潮。尽管这种情况是暂时的,但在四十年这些乌克兰人中政治斗争的幸存者成为了苏联的高层。

   苏联的政策也是征服其境内的国家,强行将它们纳入民族国家。

   在勃列日涅夫之后,地方苏维埃权力不断加强,同时经济增长开始停滞与犯罪率在70年代增长。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的鼎盛时期,但历史逻辑无数次告诉了生命鼎盛时期之后就是衰落,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特征就是稳定,一潭死水的国内稳定。

   正如之前讲过的苏联的社会保障,这些社会保障适合安于现状的人生活;但同时勃列日涅夫时期领导干部终身制让地方官僚支持勃列日涅夫也在地方逐渐形成地方官僚集团,实现了地方政府的权力扩大。而列宁主义对党员的道德要求与规章制度又防止了官僚集团获得经济利益,这导致了中央官僚与地方官僚一种精神分裂的状态。

   如果要形容的话,可以去中国明清时期的情况相比较,当时中国的主流政治思想儒家要求行政人员拥有圣人般的道德水准,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而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中期与清中期,我们能看到当时社会形态全方面的稳定,金瓶梅与红楼梦等著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僵化与麻木;万历与乾隆都是一人长期执政数十年,人们安于纵欲与逐利,然而,晚清革命后,社会秩序崩溃,旧秩序的道德假设变得更加灵活和无定形。

   一种社会结构稳定到没有任何变化,反而是这种结构必然灭亡的时候,就如同生命放弃了演化一样。同样,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社会环境的稳定到没有变革时,也代表苏联的死亡。

   在庞大组织里的高层岗位上的人是筛选过的,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的个性和对事业的承诺,而不是因为他们的意识形态。

   而苏联最终解体是很正常的事情,它没有得到任何阶层的支持时就注定灭亡。

   苏联民族政策也是一个大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者常常犯下一个民族主义者不会犯下的错误,尽管民族主义利用民族矛盾与国际冲突巩固统治,但在民族政策上国际共产主义是很蠢的,为什么这么说?

   国际共产主义者往往在民族国家内人为识别制造民族来削弱与平衡主体民族,因为他们认为这能防止主体民族民族主义兴起…实例最显著的是旧俄罗斯帝国是君合国,而与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幻想的不同的是,俄罗斯帝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在此帝国内,并不存在一个帝国的‘主体民族’;主体民族指的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存在某个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族群团体。

   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尤其是这样,宫廷礼仪是德式的,而宫廷语言早期是法语,后期是英语;长期与欧洲其他贵族的通婚也使罗曼诺夫王朝血统混乱。那么我们能将宫廷礼仪是德意志式的、宫廷语言是法语与英语的罗曼诺夫王朝视为俄罗斯王朝吗?君合国王朝的特点在于统治王朝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无论是血统、文化。(而一战爆发的那一年的欧洲君主制国家都是互相之间血缘亲属,这远远比当时英国与美国的关系更亲近,但显然利益远远比血缘与文化更重要。)

   我们可以从俄罗斯被帝国其他部分视为外国的方式中看出这一事实…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自基辅罗斯崩溃成众多的公国后,最有可能重新统一的是四个国家,在蒙古征服时没有被征服的波洛茨克公国(后与立陶宛合并,地缘承继国白俄罗斯),诺夫哥诺德市民共和国(地缘继承单位列宁格勒州),莫斯科公国(继承国俄罗斯帝国),扎罗波热哥萨克(地缘承继国乌克兰)。

   最终,莫斯科公国统一了罗斯并对各罗斯公国进行残酷的打击与同化。但在经历数百年分离后,鲁塞尼亚地区与诺夫哥诺德地区离心力强大,俄罗斯沙皇迁都涅瓦并改名为彼得格勒最终同化了诺夫哥诺德。

   俄罗斯帝国兼并手段是分而治之,即对东斯拉夫人进行本土化与压缶剥削,又对各自治地区授予高度自治权,予以区别对待并拉拢、吸纳被征服者的上层阶级,进行政治合作。

   在1863年波兰大起义后开始加快帝国境内民族地区的行政与文化一体化,强制推行俄语及东正教教育(这包括取消属下各民族的语言、文化课程,限制其出版),甚至由政府出面组织俄罗斯人集体移民,以便加强其他民族地区同化成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人占帝国总人口的70%以上,乌克兰人占12%多,白俄罗斯人占2.4%。波罗的海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芬兰人、德意志人和瑞典人)占4%以上,穆斯林人口占4%。

   直到十九世纪末为止,绝大部分俄罗斯人(86%)仍然居住在1646年前的故地范围内。俄罗斯人在帝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则下降到了不到45%;乌克兰人现在占18%,白俄罗斯人占4%,波兰人在6%以上,犹太人(主要在立陶宛,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也占4.2%,格鲁吉亚人占1%,德意志人占1.4%,波罗的海各族群在4%左右。此外,穆斯林人群(各高加索和中亚部族)加在一起占了约15%。

   俄罗斯帝国它并不是一个近代民族帝国,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君主专制阶级国家。统治者慷慨(至少上它自己这样以为)赐予了被征服者上层阶级远远胜于帝国主体民族所无法享受到的政治与经济好处。

   到苏维埃联盟后,在斯大林时期进行民族识别并帮助产生了194种民族,并且帮助它们创造语言与文字。但在民族上民族主义观点反而是正确的…或者说是适合统治的,只要你识别出新的民族并利用工业革命后的组织力与人文科学帮助它们建构民族概念,就会真的形成这个民族,即使不授予少数民族特权只要人口足够也一样。最终,这种民族身份识别只能分化出来更多的民族身份与激进民族主义,而没有消灭民族主义。

   同样,正如阶级与社会结构社会主义反而是适合统治的。这些是指社会主义最初所主张的大多数各种社会主张都最后成功实行了,比如8小时工作制、民主政治、普选、性解放等等;

   1917年革命成功时,当时保守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就用共产共妻来丑化俄罗斯苏维埃,这种方法很荒谬,原因很简单人本身不是生产资料,怎么能把女人作为财产来看待,而婚姻是社会关系怎么分配呢。而且布尔什维克又不是波尔布特(波尔布特掌握柬埔寨后给自己分配了个20多岁的女兵,鉴于波尔布特能认为把人们从工业城市赶到农田与他决定屠杀华人、越南人与泰国人创造纯净民族国家来看,本身理论就不正常。)与某东亚国家政党领导层(几次集体换妻,而且第三次妻子都是女大学生,很多年龄差了一代人…真行啊)。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大多数都终生只有一个妻子,就算续弦也是娶年龄相近。能实际在私生活黑苏联的也就1917年到斯大林上台期间的一杯水主义,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女权主义者,早年加入自由主义后转向当时更激进社会主义,追随列宁,1917年十月革命后主张性解放,1918年因与德国议和转向反对列宁,1920年组织工人反对派被剥夺权力,1923年出版杯水主义书籍,被苏维埃政府警告后放弃。现代女权主义者的先驱)与主张的性道德理论,即性就要像一杯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但杯水主义反而造成了性滥交,20年代初,很多青年革命者用“资产阶级道德”指责那些不愿和自己上床的异性。因为缺乏避孕很多女青年都在糊里糊涂中怀孕,然后去堕胎,男人却什么责任都不用承担,并且出现了继父与继女乱伦的现象。

   斯大林上台弹压了这种性道德观念,但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左翼运动兴起,性解放与女权主义也在资本主义阵营广泛传播,但是同时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反而继续维持保守的道德观念了。进入八十年代左翼运动消退后,性解放与女权主义同社会主义最初所争取的原则一样反而被资本主义的自我改良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所吸收了。

  

   回到苏联上,苏联中后期也出现旧俄罗斯帝国高度相似的社会结构与政治组成,乡村开始出现向十字架祈祷的妇女,中亚五国苏维埃人均寿命比俄罗斯和乌克兰分离高出几岁…

   这显然不是巧合,苏联的经济基础与地缘政治决定了随着时间推移,它绝对会变回俄罗斯帝国,除非,它能像列宁预想的那样在它自身蜕变前就发动成功的世界革命粉碎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同时苏联开始官僚化,比如苏联总书记在列宁时期没有什么权力,仅仅是秘书角色;但在斯大林时期掌握了人事权的书记处慢慢代替了组织局,才转变成了实权职位随后其他列宁式共产主义政党上台也参照这种制度设立了总书记。

   除了这些问题外,我们回到苏联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上,为什么苏联市场化改革会失败而中国没有失败呢?(这里不应该用中国成功而应该用中国没有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两种原因。

   第一是客观的经济基础与地理位置、人力资源,苏联经济工业体系庞大是优质资产但地处高纬度亚寒带地区,工业生产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但能源资源丰富,也就是食利国家;这样的国家在市场化往往会去工业化(但像历史上苏联解体在短短几年内去工业化就明显是不正常了,而200年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前100名企业家的前苏联身份就知道了。)同时,苏联与中国、越南不同的是苏联人力资源不足,劳动力短缺与亚州领土大部分是负资产;即使是宿舍也2至4人一间,劳动人口低于就业岗位,这代表了苏联对于外来资本而言,工农业是优质资产、用于劳动的人力资源是负质资产。

   中国劳动人口是就业岗位的数倍,连工厂一间宿舍都有8至12人床位,这让人力资源成本(劳动力工资)极低,而当时中国全国城镇化进程缓慢,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大量廉价劳动力(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能容忍中国存在的外资(反例是不被容忍的朝鲜1994年就建立了开城经济特区,结果…)进入加上足够进行制造业劳动的教育学历(对于资本,相比非洲不发达国家来说的)以及亲近资本的稳定政治环境(反例是阿根廷与乌克兰)与亲雇主的劳动法、12小时甚至几乎全年无体工作时间(相比发达国家的八小时工作制与双体来说)、低廉的利润回报与流动性迁徙的劳动力。(不在城市居住而是租房流动与一年一度大规模折返,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连团地都不需要建立只需要把利润回报资本修建城市天际线…

   因此在经济基础上,如何你是资本家你会投资苏联还是中国、越南?为什么不呢?稳定的政府、发展中的经济、庞大而稳定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和不断扩大的开发市场。如果你能避免一场战争,那就更好了。

   至于那些被剥夺尊严与压榨的劳动者?对于国际资本与官僚垄断而言,那是人吗?是钱!是能换纸币与数字的动物!牠们只是表面上体面生活的契约奴隶,应该不工作十六小时就可以感恩伟大祖国了!

   如果他们工作是为了吃饭,那么他们只是迫于生计的人。如果他们工作是为了压迫他人,只是为了掌握权力来享受指使他人、高人一等的感觉,只是为了看着他人比己生活好就妒嫉恶恨、比己生活差就歧视、比己生活差就歧视的话,恭喜你!你已经成为没有道德与善良这些负面特质的职员潜质,可以去数千万同类在商场‘公平’竞争了,就是不要触怒到那些官僚的子女、女婿、儿媳妇等一大帮子亲威!

   什么?你问在这种环境下天天努力工作的话有多大机率竞争成大资产阶级?

   我们就参照1986年与2016年的美国社会结构:

   美国个人净财富前10%份额(成人等分)1986年为0.6227/2016年为0.7224

   美国个人净财富中40%份额(成人等分)1986年为0.3508/2016年为0.2661

   美国个人净财富后50%份额(成人等分)1986年为0.0262/2016年为0.115

   美国个人净财富前1%份额(成人等分)1986年为0.2462/2016年为0.3568

   1986年美国人口为240,133,000而在2016年美国人口为3亿2千3百万人,也就是在三十年人口增长了34.5%情况下,财富更加向上集中了;同时,美国GDP在1986年为4,579,631,000,000,占世界总GDP份额为30.1%;2016年美国GDP为18,745,075,687,000,占世界总GDP份额为24.566%(GDP总量能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但人均GDP不能反应一个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因为社会财富是向上集中,比如高GDP赤贫国家就是极端情况。)。

   同时以世界GDP为参照,1965年世界GDP为1.987万亿,美国GDP为7437.0亿,占世界37.4219%。

   1975年世界GDP为5.96万亿,美国GDP为1.68万亿,占世界28.2725%。从1965年到1975年世界GDP增长了近200%(苏联没有GDP核算体系,只有工农业总产值,但后来估算1975年应该没有突破1万亿美元)。

   1986年世界GDP为15.21万亿,从1975年到1986年世界增长了约155%;1996年世界GDP为31.74万亿,比1986年增长了约108.6%,这时期美国GDP8.07万亿,中国GDP8637.47亿,俄罗斯GDP为3917.25亿;由于俄罗斯经济的崩溃以至于当时的中国官方报纸称俄罗斯经济回到了1938年的水平。

   直到2021年,世界各国突破1万亿美元的国家也只有18个,(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银行的数据里,伊朗2020年GDP总量只有2035亿美元,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里,伊朗2020年的GDP总量高达8353亿美元。)经济全球化创造的经济收益大多吸收在美国与中国了,即使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GDP都只有5万亿美元。

   因此,对于资本来说苏联的工农业是优质资产、人力资源是负质资产;而在中国则是反过来了,所以中国市场化能幸存,而苏联失败了。

   另一方面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在布尔什维克结束了俄罗斯内战后,列宁为了摆脱落后的农奴制,让俄罗斯进入工业社会引入国际资本与生产技术,但在斯大林上台后将国际资本全部赎买与国有化…这让国际资本失去了市场,也让苏联90%以上的企业都是国营企业。

   显而易见,如果苏联重新开放的话,资本没有怀疑是不可能,因为苏联政治对经济与科技等方面的干预与控制太严重了,万一资本进入苏联以后又上台一位的总书记重新封闭市场呢?

   这是苏共基于列宁党建立的核心问题,列宁主义式政党的结构适于战时与有高度组织力的特征,但一个致命问题是它将权力集中于政党中央,集中于最高领导人;这虽然稳定了政党组织但也让最高领导人或者政党中央权威可以与专制君主比肩,结果就是列宁主义式政党执政的国家政策高度依赖于最高领导人或者政党中央,这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特征相似,效率与组织力强大,但君主专制制度在优秀君主与无能君主发挥的正负面影响同样巨大,而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就是为了保底,保证即使最差的领导人上台也能保证国家正常运行。这些不同政治制度的运行目标也适合于不同情况,人文社科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与否。

   因此,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个人主政时期的苏联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实际几乎一致,但这三个时期的苏联政策是显然不同的。

   这种高度权力集中的制度出现问题是领导层新旧交替没有稳定性,而且一但出现黑天鹅事件像历史上一样上台一个反对苏联的总书记,就可能会从内部瓦解。比如戈尔巴乔夫与越南的戈尔巴乔夫-阮文灵、中国的戈尔巴乔夫-赵紫阳,领导高层漫长的任期也会导致国家僵化问题。

   因此,要么这个体系有效,一位称职、可靠的最高领导人从高层的权力真空中脱颖而出,要么它将推翻并粉碎无能或腐败的领导人。

   ***

   从克里姆林宫飞向共产主义波兰华沙的专机上,罗曼诺夫在舵位上放松心情。他透过窗户望着云和月亮,想着即将到来的聚会。他回忆起之前的讨论。

   当地的局势看起来很严峻。东部地区曾多次发生反苏起义,但苏联仍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回应,该国一直在强化其立场:秘密警察的战术变得更加严厉,他们一直把目光投向共产党及其领导人。

   罗曼诺夫摇摇头想抛开胡思乱想,他向自己对面舱位的秘书特雷古波娃说:“有报纸吗?”特雷古波娃从货舱里取回了最新一期的《真理报》。

   罗曼诺夫浏览了一下文章,皱起了眉头。仅在过去几个月里,就有数十名党内高级官员、军官和经济学家因打击腐败而被捕。情况似乎在恶化,而不是好转。

   他翻了一页,这一面报纸都是真理报报道罗曼诺夫与妻子安娜跟普通人一样在菜场排队买肉与坐拥挤的地铁,或者罗曼诺夫女婿与女儿在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边疆为了苏维埃执法与照顾子女的新闻。

   换句话说,党的宣传显示了罗曼诺夫家族的黑暗面。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阴沉的微笑。

   他又翻了几页,罗曼诺夫盯着报纸想这种作秀的宣传报纸真的能会有多少人看吗?如果他们在寻找真实的新闻,他们会转向商业页面,而不是社会页面。

   他把纸扔到特雷古波娃为他准备的托盘上。“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和报纸一起来吗?”

   特雷古波娃摇了摇头。

   “给我一份报道新闻而不是宣传的报纸。”

   特雷古波娃眨眼。“但是先生,我们只有这些了。”

   “亲爱的特雷古波娃同志,我总需要什么打发时间。”

   “先生,您没有书吗?”

   “我更喜欢与报纸为伍。此外,书籍滋生书虫。这是事实。”

   特雷古波娃开始对老板的古怪习惯感到恼火,她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好前往华沙执行我们的特别任务了。”罗曼诺夫自言自语道:“波兰政府采取的安全措施、敌对行为的潜在性以及苏联和波兰的打击可能带来的反响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我必须评估形势,决定最佳的行动方案。”

   “先生,你和任何人一样了解情况,你是国家元首。你有什么害怕的吗?你觉得我们应该提防什么吗?”

   “我想不出什么,但我不是无所不知的。可能有一种情况我们没有意识到。亲爱的,你相信我能预测未来吗?”罗曼诺夫拿起古巴雪茄点燃。

   “不。”

   罗曼诺夫呼出烟来思考。“那么说我们很好就安全了?”

   “嗯,等我们到了华沙,我要听取汇报,然后去购物。”特雷古波娃站起来,拍了拍罗曼诺夫的脸颊。

   “一定要给我买一套适合这个场合的西装,再加上一件好外套。今年波兰的冬天将特别严酷。”

   “当然,亲爱的。”

   罗曼诺夫站起来,拍了拍秘书的肩膀。

   “就这些,亲爱的。”

   特雷古波娃眨了眨眼,然后转身离开了机舱。门关上了,罗曼诺夫凝视着雪茄中滚滚的黑烟。

   他咯咯地笑着,吸了一口雪茄。至少这个女人有点常识。

   他心里暗暗想给特雷古波娃买件漂亮的外套。如果有那么多钱却不能花在为他所爱的女人做的好事上,那将是一种耻辱。

   他的思绪转向了他的妻子安娜。他想知道她是否知道他有多讨厌她。他想知道如果他决定脱离党,追求一个更…私人生活。

   他呼出烟雾,惊叹不已。

   历史是如此有趣,如果不是穿越到罗曼诺夫来玩这场游戏是非常无聊的;他想到另一个世界线未来的世界,他将住在那里,成为国家元首。

   他是应该尝试与党离婚,还是继续做一只害群之马,继续在党内工作?

   他摇摇头,思考现实世界。世界的问题不会由世界的问题来解决。他拿在桌上的便签纸开始记一些人名,过了一会儿,特雷古波娃拿着飞机事先准备好的酒进来。

   他拿起杯子,盯着报纸。

   “主席同志,我们现在在波兰领空上空。”

   “很好。”罗曼诺夫继续在纸上写一些人名。“给情报部发一条信息,要求他们密切关注这些人,并向我们报告他们的行动。同时,让我们为我们的事业的成功干杯。”

   “为了我们事业的成功。”

   罗曼诺夫举起酒杯说:

   “Für unser Land。”

   “Für unser Land。”

   特雷古波娃往杯子里斟满葡萄酒时,杯子互相碰撞。

   “一个德语表达,意思是‘为了我们的国家’。”

   “你懂德语吗?”

   “我当然懂德语。”

   罗曼诺夫停顿了一下,从笔记中抬起头来。“很好,我需要在跟昂纳克交谈时候有人帮我翻译。”

   “当然可以,先生。我会翻译的。”

   “很好。谢谢。我现在要问你一个问题,我需要你告诉我真相。”

   “真相?”

   “是的。告诉我,你有男朋友吗?”

   特雷古波娃开始说话时,脸上的笑容凝固了,然后她咽了下去。

   “没有,先生。我没有。”

   “很好,因为撒谎没有必要让事情变得更容易。”

   “没有,先生。”

   “所以如果你愿意,请继续。”

   “嗯,嗯……”特雷古波娃显然感到沮丧和尴尬,这是有充分理由的。

   “如果你愿意的话,先生……我有男朋友了。”

   “是吗?已经有了?这很快。”

   “是的,先生。他的名字叫德米特里,而且……”

   “没关系,我以为这样对你更好。”罗曼诺夫把笔记给她说:“他知道你有我的孩子了吗?”

   “没有,先生。”

   “嗯,这是你需要告诉我的第一件事。他知道吗?”

   “不,先生。他不是。我……我不知道如果我……他会怎么想。”

   “告诉他孩子不是他的。我相信如果你解释一切,他会理解的。如果你不解释,我会的。”

   “是的,先生。我只希望当我孩子出生时候能让这个孩子有一个父亲。”

   “我也希望如此。”

   “谢谢您,先生。如果这给您带来了麻烦,我很抱歉。”

   罗曼诺夫摇摇头说:“不,这是我们的责任,坐在我的腿上。”

   特雷古波娃笑了,又去给罗曼诺夫倒了一杯酒。

   “谢谢你,亲爱的。我想我会坐在这里享受这次飞行。”

   “是的,先生。”

   特雷古波娃倒了酒,然后转向她的座位。她坐了下来。

   “伊戈尔·科洛莫伊斯基…这些人名是什么?”她盯着笔记里密密麻麻的人名问。

   “没什么,一些有问题的人。”罗曼诺夫盯住她说:“能低下头让我看见你的胸罩杯吗?”

   特雷古波娃低头,脸红了,用手捂住胸口。

   “好的,那就行了。谢谢。”

   罗曼诺夫盯着她说:“你相信我们的祖国会在五年后分崩离析吗?”

   “我不知道,先生。我相信我们要么赢,要么输,但是……”

   “输?……”

   “是的,苏联如此强大要么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灭亡,否则,怎么可能五年内分崩离析呢?这太不现实。”特雷古波娃站起来,走到飞机的迷你酒吧,为罗曼诺夫再倒一杯酒。

   “我们唯一失去的是苏联的神话。今年是1986年,几个月美国空袭利比亚,在1989年股市熔断,之后三十年中国经济会腾飞然后是印度。”罗曼诺夫说。

   “先生,这些只是例子。我们的国家……”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特雷古波娃你认为我的预测很荒谬可笑。”

   “是的,先生。”

   “你错了。”

   罗曼诺夫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向特雷古波娃。他站在她身后说:

   “三十年后,我们要么成为一个繁荣强大的国家,要么成为一个三流国家,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这是仅有的两种现实可能性。现在,如果你愿意的话,把我的杯子装满。我想我会好好享受这顿饭的。非常感谢。”

   “是的,先生。”

   特雷古波娃倒了酒,递给罗曼诺夫,然后走到座位上扑通一声倒了下去。她呷了一口酒。

   罗曼诺夫放下酒杯。他走到自己的包厢里独自休息,走了进去。

   几小时后,飞机降落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