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娱乐明星 娱乐封神榜

第六卷 第1065章

娱乐封神榜 威武威武 3146 2024-03-05 12:04

  总之,《情书》在日本的发行待遇那是相当的好,加上“张皓轩”导演的大名,在日本也是颇为响亮的,之前几部电影都有翻拍,没有翻拍的也有引进,而且票房都还不错,这部电影能拿下20亿日元的总票房,到也不算意外。

  然后嘛,这个消息传回香港后,之前那些对本埠票房装聋作哑的本地媒体,当即开始大吹特吹了起来,于是连带着票房居然又涨了一截,以至于居然有望过2000万。

  “所以,一旦有了权势,放个屁都是香的。”李旭将手中的报纸丢到办公桌上。

  “张先生跟我们毕竟不一样。”王胖子小心的赔笑道。

  “有什么不一样?”李旭挑了挑眉,不过看王胖子这副谨慎模样,他也失去了调戏的心思,旋即转移了话题,“算了,分镜头脚本你也看过了,觉得怎么样?”

  “张先生的分镜头脚本非常出色,我只需要照着拍就行了。”王胖子当即回答道了,而且为了让自己显得不是在拍马屁,他还又补充了句:“当然,我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再来请教张先生。”

  “那你就好好准备一下,我估计明年年初开工,毕竟……他的小宠物还在履行香港小姐的职责。”李旭点了点头。

  “没问题,张先生,我一定尽全力拍好这部电影。”王胖子拍着胸口保证。

  李旭没有接腔,而是看了他好半晌,看得他都紧张了,才又点头道:“那就这样吧。”

  于是,王胖子如蒙大赦般的走人了。

  其实李旭是想要拉王胖子一把的,因为他的干涉,这家伙的人生轨迹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捞了个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奖后,到是在香港电影圈里有了那么一点逼格。

  尽管少不了要拍些商业电影赚钱,但是至少没弄那么多充斥着屎尿屁的喜剧,即便弄过一些比较低俗的剧本,也是用的化名。

  再加上最初是“小爱德华·李”捧他,之后又抱上了“张皓轩”的大腿,没有哪个社团不开眼的去招惹他。

  时间一长,王胖子的心态也有所变化,有种想要商业、艺术一起抓的味道。

  所以李旭在想,要不要在捧他一把,终究是中文大学毕业的,算是香港娱乐圈里学历比较高的了。

  但是在仔细回忆了下香港电影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千禧年后的一套骚操作,他最终只是摇了摇头。

  如果早个十来年就全方位控制香港的话,那倒是可以试试,现在就没必要了,李旭是来找乐子的,不是给自己找事干的。

  当然了,如果王胖子以后依然表现得很好,他也不介意帮上一把,这也是为什么将《公主日记》的拍摄任务交给这家伙。

  “张皓轩”现在终究已经是带英的伯爵,即便跟“小爱德华·李”同父异母,去执导一部捧自己哥哥小女仆的电影,还是有些掉价。

  要表现自己的重视很简单,编剧那一栏加“张皓轩”的名字就行了,具体拍摄还是另找他人比较好。

  王胖子作为圈内的高材生,又在戛纳拿过小奖,还跟“小爱德华·李”见过几面,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至于最后的成品可能会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对他这种能直接在胶片上修改画面的人来说,是个事儿吗?

  摇了摇头,李旭起身来到里间的休息室,这里并没有衣衫褴褛的女人,他直接打开了电视机,并打到了STV的频道。

  如果说87年年末这个时候,最受市民关注的电影是《情书》的话,那么最受欢迎的电视剧应该是STV的《男儿当入樽》——很正常,《灌篮高手》在引进香港的时候,就是翻译成《男儿当入樽》的。

  好吧,应该说是最受欢迎的动画片。

  之前因为变形金刚玩具的衍生动画,让STV播放的动画片收获了相当的口碑,要知道香港本土的动画片就没有拿得出手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李旭真是为了香港娱乐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以一己之力拔高了爱情电影的上限,让香港电影不再局限于动作、警匪和搞笑,还让本埠的动画片也有了拿得出手的东西。

  所以,尽管《男儿当入樽》是描述大陆高中篮球运动的动画片,在播出之后依然受到了相当的追捧。

  不管是“应华路”还是“刘传风”,又或者“宫良田”、“单谨守”、“洪宪钢”,乃至“木公延”、“冼道彰”、“慕申一”都收获了粉丝。

  尽管李旭颇有些取名苦手,但是为了将《灌篮高手》充分大陆化,还是在这上面费了些功夫的。

  应华路自然就是樱木花道了,他最开始是打算用英这个姓的,但是一想到文化部的那对父子,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势力,什么兴致都没了,所以最后换成了应。

  再然后么,“华”肯定是通“花”,而“路”就对应“道”了——总不好叫应华道吧?这也太奇怪了点。

  刘传风这个应该是最顺畅的,顺便还可以彰显一下人物性格,他在赛场上几乎不传球,那可不就是传风么。

  宫良田显得有些怪,不过中国人给自家孩子取名叫良田,似乎也没什么问题,至于听起来像日本人……嗯,李旭在动画片里也加了这个调侃,比如应华路说他“哎,良田,你这名字听起来怎么像是日本人啊”,然后被胖揍了一顿。

  单谨守也还行,在用作姓的时候,“单”(dan)一般都是读作“单”(shan)的,“谨守”这个名也算是有典故,顶多就是和人物设定有些不符,可要是换个角度,看做是以反差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性格,那也是可以的。

  洪宪刚就不多说了,赤者红也,再通“洪”,然后将“刚宪”颠倒过来,说这是纪念鞍钢宪法,再将他父亲设定为钢铁厂工人或者工程师,那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更多的就不提了,总之李旭是下了功夫的——好吧,只是在日本名字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跟直接取名还是不同的。

  但是在剧情的本土化上面,他还是好好费了一番心思的。

  比如时间点直接往后挪到了1995年,如此一来,即便出现了些高楼大厦,以及更好的运动设施,也就说得过去了。

  原版也是这样,开始连载的时间是90年,但故事开头是93年。

  即便如此,他依然对部分比赛也进行了调整,比如跟城北高中(湘北)跟成都铁中(陵南)比赛的那场,就还是在露天球场中举行的。

  当然,设施什么的都还是比较专业的。

  不过在进了八强之后,跟后面的几只球队比赛,就在专业的赛场了。

  而具体的故事之所以放在成都,自然是因为监制的“张皓轩”,祖籍在成都金堂啦,倒是可以期待一波,30年后那帮网民玩方言版的《灌篮高手》。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这个环境跟木公延的人设也更加贴近。

  之所以让四眼哥哥继续姓木,而不是像牧绅一那样变成“慕申一”,自然是看重他这个角色的分量。

  四眼哥哥在原版是最佳第六人,又是湘北的副队长,很多时候都是老好人,但又对关键剧情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骂醒三井寿,以及对阵陵南的绝杀等等。

  李旭将他设定为云南白族人,因为上山下乡时期的某个知青的影响而热爱上了篮球,并随着父母调到成都后,终于开始能打篮球了。

  这样一来,四眼哥哥对篮球的热爱也就更加顺理成章,也更符合大陆的实际情况。

  然后,当跟成都铁中(陵南)的那场生死局,在四眼哥哥投出绝杀并开始回忆的时候,将这些设定这些细节一一展现出来后,这部动画就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作品。

  细节的重要性就不用强调了。

  所以,在这部动画里,还可以看到绿皮火车,还可以看到自行车大军——安西教练的夫人送流川枫回去的那段戏,原版是开车,而李旭这版自然就是骑自行车了。

  而最大的细节改动,当属山王高中变成了八一高中,虽然是架空的军队子弟学校,却又给了更有说服力的,他们能碾压别的球队强大的原因。

  就是因为都是军人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并进行适度的训练,于是有了比同时间的高中生更好的体力和纪律性。

  值得一提的是,基本上,角色的名字都来自于原版的修正,唯独河田雅史完全改名了,而且在动画中的形象,也跟原版彻底区别开来。

  说实话,为了重新设计这个人物,李旭可是费了不少脑筋,因为当他这么做的时候,人物形象跟赤木刚宪居然重叠了。

  而进行修正的时候,修着修着又变成了鱼住纯,让人颇为蛋疼,但又不得不继续。

  这个角色不能像河田雅史或者森重宽那样,在形象上过于的宽和胖,要足够高大威猛,又能一看就知道在球场上具有无可争议的统治力。

  之所以如此纠结,是因为这个角色名字被他改成了姚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