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都市激情 影综:人生重开模拟器

第六卷 第1481章 丑皇登基1!

  马戏团里你最忙,哥谭市里你最狂!

  2020年11月1日万圣节,在很多人都没注意的时候,一部叫做《小丑》的犯罪电影反英雄电影上映了。

  这是一部反派的成长史,讲诉了一个叫做亚瑟的底层哥谭市青年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残酷的现实跟罪恶的社会逼成哥谭市最大反派小丑的。

  这是一部没什么大牌明星没什么特效,连大场面都很少,投资仅为六千万美元的B级片,一开始并不是很被看好,要不是背后的发行方很舍得砸钱公关营销,是压根不可能在万圣节当天获得那么多的排片,甚至都不一定能够在很多地区同步上映,而且只是获得R级的评级。

  R级也就是17岁以下青少年在父母陪同下观影,不能独立观影,13岁以下是禁止观影。

  这跟18禁还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电影本身也不讨青少年喜欢,就是拍给成年人看的。

  结果这电影上映第二天就直接大爆,上映一周,直接火遍全球。

  如果只是电影火那还没什么,但因为电影拍得太过真实,太让欧美底层民众,尤其是居住在贫民窟的那些最底层很有共鸣,所以这电影仿佛是有某种魔力一般,很多人看完电影后,就想要出去游行暴乱,甚至是零元购,发泄心中的不满跟郁闷,觉得自己也跟亚瑟一样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在电影的结尾,哥潭市民带上小丑面具上街暴动,整个城市火光冲天,戾气逼人,完全就是一场民粹主义狂欢。

  现实世界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民众暂时还没有上街杀人,只是选出了一个川宝宝当总统而已。

  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亚瑟在富兰克林的节目上说的很清楚。

  因为富人从不站在穷人的角度上看问题,他们一点也不想知道一个像小丑这样的失败者生活如何、心情如何、脑子里在想什么。

  韦恩只把小丑当作凶手、失败者、精神病、变态;他说所有无所建树的失败者都是小丑、都是笑话;至于他自己,从蝙蝠侠资料里我们知道他是个大慈善家,他(还有他儿子,也就是蝙蝠侠)一定觉得自己光辉伟大,无懈可击。

  可韦恩们都不懂《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那句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小丑也想活得不那么像个笑话,如果不能是正剧的英雄,至少做个悲剧的角色。可他没有那个资本,他做不到。

  小丑不是没有努力过。

  他曾经如此驯顺:按时吃药,按时去医生那里报道,保持微笑,随生携带“我有病,对不起打扰你们了”的卡片。

  他信奉着韦恩的逻辑,梦想是把欢笑带给世界。

  迈瑞卡铁锈地带的失业蓝领工人恐怕也有和小丑类似的心路历程。因为技术创新和全球贸易,他们没有了工作,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一路下滑。

  可是精英阶级只会说:你们失去工作是因为你们学历低,能力差,为什么不去多受教育、转型再就业?

  那些失业的工人一开始也和小丑一样,每天背负着“是我的错,对不起给大家添麻烦了”的标签。

  可是,如果等不来帮他们脱困的帮助,他们不可能永远无休无止地对不起下去。

  小丑看到生活中的希望一个个破灭:丢掉工作,成为最不好笑的脱口秀艺人,他不是富翁的私生子(其实这电影有条暗线,亚瑟很有可能真是富豪私生子,他母亲年轻时很漂亮,但那个狠心的富豪父亲使了手段拒绝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他要跟门当户对的豪门千金联姻),邻居女子并不如他所想。

  然后他看到韦恩们是多么冷酷无情,毫不关心他的死活:社会救助项目被砍掉,费尽心机见到韦恩只得到一记老拳,然后韦恩却在电视上一直宣传他的慈善晚宴和竞选计划。

  失业工人看到的也是希望的破灭:制造业的工作越来越少,整个本地社区越来越衰败。

  有人建议他们重回学校提高教育程度,但是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离开校园几十年的人,那是难于登天的事情;更何况学费很贵,他们根本负担不起。

  然后他们看到造成金融危机的大银行拿到政府的大笔救助,他们看到华尔街的人谁也没进监狱,他们看到高管们短短几年以后继续拿天文数字的薪酬。

  天长日久,他们开始想:真的是“我们”的错,不是“你们”的错吗?

  小丑说:对错是“你们”定的,好不好笑也是“你们”定的,凭什么”我们”要活在”你们”制定的标准里?“你们”凭什么以为“我们”会永远像个乖孩子一样,安静地任凭“你们”摆布?

  也许没有人能永远忍受屈辱和践踏,即使那些侮辱“事出有因”(小丑确实是个杀人犯,蓝领工人也确实缺乏今天的市场需要的生产技能);也许没有人能永远忍受不公,即使那只是他们以为的不公。

  韦恩们认为哥潭的世界是很公平的,他自己做了那么多慈善,小丑们却只知道索取和破坏。

  现实世界里,迈瑞卡新崛起的精英阶级甚至不是韦恩那样的富二代,他们是硅谷的那批人,很多人只是中产出生,高学历高技能、工作勤奋努力、凭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自然觉得自己富裕天经地义,而什么也不会、一味索取的穷人毫不占理。

  大家都活在自己的逻辑里,积累愤怒和分歧。

  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引述了《经济学人》上的大量数据,理性中立客观地解释了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其实对穷人的损害比对富人的损害更大。

  我当时觉得他讲得好对,为什么穷人那么愚蠢,就不能看清这么简单的事实呢!?

  现在我想问他一个问题:你知道失业的蓝领工人平均学历是高中吗,你高中的时候看得懂《经济学人》吗?

  也许批评别人之前应该先提醒自己一下:并不是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有博士学位。

  我相信《经济学人》是对的,逆全球化确实对穷人害处更大;就像富兰克林怒斥小丑的话也是对的:你怎么可以杀人?杀人是错的!

  可是富兰克林的话对小丑不会有帮助,《经济学人》对失业工人也不会有帮助。

  不管韦恩或者富兰克林或者《经济学人》的读者认为自己多么正确,民粹阵营自有他们自己的力量:小丑发现自己可以杀人,蓝领工人发现自己可以投票。

  所以哥潭市的街上火光冲天,川宝宝成了迈瑞卡总统。

  但我总觉得现实可以比电影更黑暗:哥潭市民拥戴的小丑好歹确实是他们中的一员;迈瑞卡的民粹主义者选出的总统却是个亿万富翁,他分明是韦恩们的一员。

  最后,小丑杀死了一直给韦恩写信、对精英阶级始终抱有幻想的母亲。

  也许这标志着他彻底斩断了对韦恩们的幻想,站到了所有社会秩序的对立面。

  他成了一个和电影开头完全两样的人。

  他说: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我,也许我本来就是这样。可我总觉得他这么想只是为了合理化自己行为而已。看过电影的前半段就知道,他并非天生就是妖魔鬼怪,他曾经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人,一个孤独无助、走投无路的善良人。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