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都市激情 影综:人生重开模拟器

第六卷 第1440章 见众生2!

  弘一法师出家之后,朋友弟子都来看望,徐悲鸿就是其中之一。

  徐悲鸿有个习惯,每次到弘一法师这里来,都会观察这里景色的变化,把它们记在脑子里,作为作画的题材。

  有一次,徐悲鸿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山上枯死很久的古木,竟然发了新芽。

  徐悲鸿对这种“枯木逢春”的现象感到不可思议。

  就问弘一法师:“此枯木发芽,是因为您到来此山,感动了它吗?”

  弘一法师双手合十,说:“不是的,是我每天为它浇水,它才慢慢活过来的。”

  人生就如给枯木浇水,我爱你人尽皆知,时间可以识人。

  摔了一跤,爬起来,站了很久,发现自己如同死去又活过来一次。

  大浪淘湖海,飞沙过平原;如果把苦难铺开的话,得有百万平方公里之多。

  走过半生才明白,人生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

  特莱斯说:“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了解、认识别人只能叫做聪明;能够了解、认识自己,才算是大智慧。

  30多年前,为了吃饱肚子,为了能让锅里见到油花,17岁的张俊成离开了他出生的太行山小村庄,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去当一名保安。

  到了北京,在500多名待入职人员中,张俊成抱着“要干就要干好”的信念,保安培训成绩名列第一,最终被分配到了北大。

  张俊成站岗的地方是有着“北大第一门”之称的北大西门。

  他在不站岗的时候,就找老兵请教业务,试用期两个月就被提为西门班长。

  当班长后,张俊成干的越发起劲。

  看到有人遇到困难,一定要出手相助。

  帮师生拿东西、接送来往宾客、护送盲人过马路、帮助素不相识的求助者。

  当年,他带领的西门岗赢得了北大师生的尊重和认可,被评为北京市十佳保安示范岗。

  在北大工作时间越长,有一种声音在张俊成脑海里越强烈:“我要改变,我要学习。”但真正让他拿起书本,源于一次“暴击”。

  一次,几个没有证件的外国年轻人想进校,被张俊成阻止。双方比划了半天,对方做出了一个侮辱人的动作,张俊成受了刺激。

  第二天,他去买了2本英语书,开始学习英语。

  在老师的鼓励下,张俊成报了自考班,他不分白天黑夜的学习,有时一连上好几个夜班,就为了腾出白天的时间学习和上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俊成自考13门课程全优,拿到了北大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

  之后,张俊成回到家乡,顺利入职长治一家学校的管理岗位,他辗转了好几个学校,把无数“刺头”学生逆袭培养成为好学生。

  在中职工作了16年后,他开办了属于自己的职业学校,担任校长。

  从开始的200名学生到现在的1300名学生,成了长治数一数二的学校。

  有人问弘一法师:“自己是什么?”

  弘一法师说,自己是一团欲望。人都有七情六欲,贪嗔痴念。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勇敢。

  见天地:

  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人世间,只有小巧的身材,没有渺小的灵魂。

  天地是什么?

  是规律,阴晴圆缺生老病死,见了天地,知道了伟大和渺小,所以谦卑。

  圣雄甘地出生在印度西部一个富裕家庭,十九岁去英国留学,拿到了律师资格,自以为人生一切都会很顺利。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他。

  一次,他在南非买了一张头等车厢的车票,工作人员却让他到三等车厢去,他拒不服从,被人扔下了火车。

  这件事情让甘地意识到,雄厚的经济基础、体面的文化背景,是那么的脆弱,最终都败给了棕色的皮肤,受人歧视的民族除了苦难一无所有。

  回到印度后,面对全国的暴力残杀,甘地想起父亲说的话:“原谅远比暴力更有力量。”

  他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和平方式抵制殖民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罢工、抵制英货、抗税等斗争。

  在斗争中,甘地多次被捕,他以绝食抗争。

  最终带领印度人民走向独立。

  后来,他的追随者称他为“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

  在甘地的葬礼中,世界各地的达官显贵都来了,包括曾经的敌人。向这位披着缠腰布、棕色皮肤的小个子致以最后的敬意。

  俞敏洪说:“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见天地,外面的世界很大,固步自封只会成为“井底之蛙”。只有勇敢的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见众生: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

  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

  弘一法师说:“众生就是人性,妖魔鬼怪名利权情,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所以宽容。”

  见众生就意味着超脱,超脱见天地时的局限,走出天地牢笼,去看见众生。

  杜甫在人生最没落的时候,身处破屋,环境艰苦,还被村里的顽童“欺负”,他却没有怨天尤人,相反他心怀天下,希望其他“寒士”能有座遮风避雨的房屋。

  见众生,为人豁达的最高境界,便是宠辱不惊。对世人报之以体谅和悲悯,多一份看破与接纳,才能见得众生。人生在世,就是修行的过程。

  荀子说:“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归根结底:见自己,从爱自己开始,克制欲望,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见天地,承认自己的渺小,重新认识自己,心里装得下世界;见众生,心怀感激,温凉慈悲,内心安宁,把学到的东西回馈众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它,有起有落、有苦有甜、有沟有坎,一切都在于“修”。修了三重境界,既“渡”了自己,也“渡”了他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